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神經(jīng)血管性疾病,為第六位致殘性疾病。由于患者就診率不高,有時候頭痛患者為了止痛會過度使用鎮(zhèn)痛藥物。
1. 基本原則
①積極開展患者教育;
②充分利用各種非藥物干預手段,包括按摩、理療、生物反饋治療、認知行為治療和針灸等;
③注意循證地使用。
2. 患者教育
偏頭痛是目前無法根治但可以有效控制的疾患,應該積極地開展各種形式的患者教育,以幫助其確立科學和理性的防治觀念與目標;應教育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學會尋找并注意避免各種頭痛誘發(fā)因素應教育并鼓勵患者記頭痛日記,對幫助診斷和評估預防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。
3. 非藥物預防
識別和避免偏頭痛誘發(fā)因素很重要。逐步放松訓練、生物反饋、音樂療法及應對應激的認知行為治療對患者均有益。
4. 頭痛門診(中心)的建立及轉(zhuǎn)診
國際已有的成熟經(jīng)驗及我國初步的經(jīng)驗均提示建立頭痛門診(中心)能顯著提高對偏頭痛的診治水平,有益于開展大規(guī)模的臨床研究,也有益于建立頭痛專業(yè)隊伍。將診治不夠理想的患者及時轉(zhuǎn)診到頭痛門診(中心),可極大地減少偏頭痛的危害、減少醫(yī)療資源的浪費。
5. 中醫(yī)治療(中藥、針灸、推拿)
偏頭痛屬于中醫(yī)“頭風”、“腦風”等范疇,中醫(yī)藥治療偏頭痛已有幾千年歷史,積累了不少臨床經(jīng)驗。長期以來,中藥治療偏頭痛的安全性已經(jīng)得到了廣泛地認同,針對療效的隨機對照研究也有所開展,如都梁軟膠囊。一項Meta分析表明,頭痛寧可有效治療偏頭痛,比西藥單純治療效果好,與西藥合用可能有更好的效果。
針灸治療偏頭痛,一般應在疼痛發(fā)作之處、痛勢未甚時及時治療,效果往往更佳。對反復發(fā)作的患者應根據(jù)病情制定治療計劃,按療程治療。推拿對偏頭痛有一定療效。頭面部和頸項部的不同穴位推拿按摩常??梢跃徑馓弁?/SPAN>。
6. 心理治療和物理治療
偏頭痛的心理治療主要基于行為治療,包括放松、生物反饋及認知治療。放松療法主要目的為降低身體各種系統(tǒng)的激活及促進身體放松。生物反饋是使患者能明確清醒地感受,從而清醒地控制及改變到其身體功能。通過使用各種儀器,感受衡量肌張力(肌電圖生物反饋療法)、皮膚電阻(電皮生物反饋療法)或周圍體溫(溫度生物反饋療法)來測量、放大并反饋軀體信息給患者,從而達成游生氣反饋促進的放松。認知療法通過知道患者更好地處理與頭痛相關(guān)的應激反應及其他伴隨心理疾患來治療反復發(fā)作的頭痛。
通常在以下情況可考慮行為治療:
① 患者希望獲得非藥物治療;
②患者不能耐受藥物治療或者有藥物禁忌癥;
③藥物治療無效或效果較差;
④妊娠、準備妊娠或哺乳期;
⑤頻繁或較大劑量使用鎮(zhèn)痛劑或其他急性期治療藥物;
⑥具有明顯的生活應激事件或患者缺乏合適的應急處理能力。